经济稳基础加强 持续性待观察-ag凯发k8国际
经济稳基础加强 持续性待观察
发布日期:2016-10-20 来源:admin
根据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有所加强。业界观点认为,目前经济增长的积极变化的持续性有待观察,需要关注一些不稳定因素。后期走势在政策固稳和防风险的努力下,将不会出现大偏差,全年实现增长预期目标不会有问题。
――经济增长“稳”的基础加强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8%,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从主要指标数据来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的基础有所加强,并且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
从生产端来看,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平稳,企业利润增速回升。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与上半年持平,第三季度增长6.1%;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4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ppi在9月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正增长0.1%,反映出工业领域供求关系出现实质性变化。市场预期,从2012年以来的工业通缩大周期有望结束,加之去产能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期的反弹表现,ppi在未来或仍现回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表示,三季度工业经济企稳势头已经更趋明显。
从需求端来看,三季度出口、消费、投资表现为“两升一稳”。
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0.4%,进出口实现同步正增长,且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速表现为逐季回稳。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谈到,前三季度虽然外贸绝对规模同比下降,但是底部企稳的迹象逐步显现。消费依然发挥增长稳定器功能,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4%,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9.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比去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投资在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速低于上半年9.0%的数值,名义增长8.2%,缓中趋稳,但7月、8月和9月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
国民经济在“稳”的格局明显之际,质量提升也现亮点,突出表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一方面“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实效,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7个月减少;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前三季度环境保护、农林水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另一方面增长动力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持续前进,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52.8%,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
从重要民生指标来看,三季度经济表现也好于预期。新增就业在前三季度已经达到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是自2013年6月以来首次低于5%。cpi前三季度同比上涨2.0%,比上半年稍回落0.1个百分点,9月同比上涨1.9%,涨势总体温和。
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目前一些宏观指标出现好的变化,总体来看,第三季度经济稳定。市场也普遍反映,三季度经济增长略超预期。
――积极变化的持续性待观察
国民经济总体平稳,但内外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不可低估。业界普遍观点认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面对需求不足、资产泡沫、逆全球化趋势等问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美国温和复苏,欧元区复苏基础不牢,日本受制于人口老龄化,英国脱欧将事实性启动,新兴经济体走势不一。此外,金融市场起伏较大,一些经济体货币政策到达极致而效力递减,国际金融体系被美联储加息政策牵制。由此,全球贸易仍旧面临困难,根据世贸组织9月27日发布的贸易展望报告,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下调至1.7%,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预测。
并不乐观的外部市场环境影响我国出口后期走势。黄颂平表示,从当前回升的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出口经理人指数来看,四季度出口压力有望减轻,但支撑外贸持续反弹的基础尚不牢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测,四季度出口形势可能缓慢改善,但增速难以显著走高。而今年三季度工业增长趋稳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即是出口转正,因此,后期出口走势也影响工业增长能否进一步趋稳。
投资增长在四季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牢靠性。社科院综合经济战略研究部副主任汪红驹谈到,四季度宏观经济走势受到去产能、去泡沫和清理债务等因素影响,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存在回落压力。
而从9月制造业pmi数值来看,总体处于荣枯线之上,但五大分项指数二升三降,8月是五项全部上升,这表明制造业景气向好态势不够牢固、制造业领域的投资需求不够稳定。同时,民资占比较高的中、小型企业景气状况下行,表明全方位促进民间投资企稳回升依旧不能放松。
居民收入前三季度的实际增速低于gdp增速,一、二季度也是如此情形,这对于消费后续增长是否形成压力,需要密切关注。
除此之外,未来经济中还存在一些需谨慎防范的风险点。
一是杠杆率攀升或致风险蔓延。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一些非金融类经营困难的企业存在债务风险沿债务链、担保链和产业链蔓延的隐患。二是面对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和分化态势,宏观政策操作把握不好修正空间,代价会较大。如果房地产未能理性发展,未来推高杠杆率、拉大收入差距、资本外流,都是可能出现的风险。三是m1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所积累的资金的去向可能引致风险。如果大量资金进入消费品领域有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进入楼市、股市等领域将吹大资产泡沫;进入汇市大量购汇会产生资本外流压力。
根据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预测,四季度经济增速约为6.6%,全年gdp增长6.7%左右。
――政策助力固稳和防风险
在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势下,国内经济增长依旧要加力固稳和防风险。10月陆续推出的政策措施即是立足强化增长的可持续性。
未来投资增长应着力于补短板和吸引民间资本,兼具两种功能的重要途径即是ppp模式。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刘金云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尤其在ppp领域,要强化其撬动社会资本,提升投资效率的积极效应。
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开展两个“强制”试点。即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一般有现金流、市场化程度较高、ppp模式运用较为广泛、操作相对成熟的公共服务领域,各地新建项目要“强制”应用ppp模式,中央财政将逐步减少并取消专项建设资金补助;其他有现金流、具备运营条件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公共服务项目,要“强制”实施ppp模式识别论证,鼓励尝试运用ppp模式。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判断,未来5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将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社会资本的贡献将上升。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ppp在中国有客观需要也有广阔的空间,是相对容易取得多赢效果的事项。
未来消费的增长动力应该在稳步提升居民收入的同时,锁定于产品和服务的升级领域。10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旅游、文化等领域有效供给;出台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指导意见;促进传统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放宽准入,吸引社会投资增加消费品和服务供给。此项措施在拉动消费的同时,与鼓励ppp模式的新政策相得益彰,均益于补短板和拉升民间投资。
对于非金融类企业高企的杠杆率,日前政府再次出手。10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明确了降杠杆的七个具体途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自我约束、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依法依规实施企业破产、积极发展股权融资。同时出台《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提出转股对象企业市场化选择、转股资产市场化定价、资金市场化筹集、股权市场化管理和退出的要求,旨在综合施策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
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根据模拟运行情况,债转股可以使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下降约10到20个百分点。
对于国庆前后一些热点城市采取的区别化房地产调控措施,根据10月上半月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情况,一些热点城市房地产的销售在回落,少数城市甚至环比下降,房地产市场高烧开始退却。市场观点认为,后期的政策效应,不仅需要得到经济基本面的支持,也需要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增强与监管体制完善,确保资金的合理流向,避免房市、股市、债市、汇市发生交叉感染。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的要求,未来会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鉴于政策的精准指向,市场预期,第四季度经济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全年经济实现增长预期目标不会有问题。